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超谢广勇通讯员郭尚敬都超
“学院经过70年跨越发展、实现了由中等农业教育到高职专科、本科教育、再到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四次办学层次提升。”聊城大学农学院党总支书记邢金修介绍,近年来,聊大农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领域均取得了可喜成绩,学院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开展优质小麦增产提效技术推广指导
农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实力突出,建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群,获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学生考研率达到50%,当年度年底就业率超过90%,就业质量好。
成绩的取得原因源于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改革研究,近三年先后获得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省级教改立项8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这些项目的研究与实施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了坚实保障。
翟福顺博士设计的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园)鸟瞰图
多年来,农学院一直坚持实施“3341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四年间不间断的实践、实验、实习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好评。山东农业大学张秀国教授说指导的在校研究生中一半以上毕业于聊城大学,他说最喜欢聊城大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基础扎实、肯吃苦、懂礼貌、具有团队精神,他们科学思维清晰,吃苦耐劳,科研工作井井有条。
农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二年级的学生通过遴选进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在教师指导下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科研思维和学术写作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立了“数字工坊”,为大赛演练提供条件,在每年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权威大赛中屡获佳绩。
农学院自主设计的园林树木新品种“聊红”椿
学院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现有的117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0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6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60人。引进海外高层次特聘教授1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驴产业体系首席专家1人。近三年引进博士26人,获批省青创团队1项。
学院科学能力不断增强。王长法研究员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这是全国学者在马属动物研究上发表的最高水平论文。李旭勇、郭晶夫妻博士期间关于H7N9的研究成果在Science期刊发表,来聊城大学后已获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基金、1项省创新科技引导计划、3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成果先后在VeterinaryMicrobiology、TransboundaryandEmergingDiseases等SCI一区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风景园林学科教师培育的观赏植物新品种聊红槐、聊红椿获得国家林木新品种审定证书,规划设计作品获得2019北京世园会金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院对科研平台条件的不断改善,得益于浓厚的科研氛围,得益于老师们的个人勤奋。经常开展的院内学术沙龙、学术交流将大家凝聚在一起,老师们乐于“泡”在实验室里,做真学问,没有假期。
做好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同时,聊大农学院着力助力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事业。42位骨干教师组成的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常年风尘仆仆,跋涉在乡间、林田,为“三农事业”奉献力量。刘桂芹老师,她是产业公司老总眼中的“技术大拿”、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娘”,学院领导老师都说她走路都带着风。她技术好、不怕脏、不怕累,雷厉风行、风风火火。近几年来,参与养殖培训上百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等7000人次,制定了14项地方标准,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水城最美工作者”。张复君跑遍了聊城市的所有乡镇,为蔬菜生产提供指导,被称赞为“聊城老百姓最熟悉的教授”。张演义多年来持续关注冠县苹果的品质改良,指导栽培的苹果果皮可以和烟台富士相媲美。
“十四五期间,农学院将聚力高层次人才引育用,聚力科研平台运行管理,聚力一流学科专业建设,聚力党的组织建设,聚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聚力服务社会能力提升,实现各个方面的新突破、新提升,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农学院党总支书记邢金修介绍道。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鲁ICP备19065062号-8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