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赵宗锋
10月16日上午9时20分许,城区闸口附近,30岁的王赫诚从车上抱下一大卷纸张,兴冲冲地走进老摄影家段培坤的工作室。
前一段时间,本报以《近半个世纪的心愿正一点点实现》为题,报道了段培坤和一群老人,用绘制老城示意图的形式,唤醒记忆留住乡愁的故事。报道引起了王赫诚的注意,不为别的,因为他也在手绘聊城老城区地图。此行,他是来和段培坤交流心得,查缺补漏的。
30岁的年轻人,绘制老城区地图却已有13年。王赫诚说,自己这么做,是基于对一座城市的热爱。
王赫诚(左)和段培坤在交流绘制心得
三个版本指向一份初心事实上,王赫诚的老城区地图绘制,目前已经进行到3.0版本。
王赫诚绘制的老城区地图(第三个版本)
2008年,还在读高中的王赫诚,就利用周末时间,和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开始了古城区的“拉网式搜索”。
骑车转胡同的同时,他们还用相机把老城区拍了一个遍。“遇见老人就问之前的老故事、老地方,有时一聊就是多半天,老人家都要回家吃饭了,我们还意犹未尽。”10月16日上午,谈及13年前的往事,王赫诚笑了。
当时,古城保护与改造的“一号工程”还没启动,但王赫诚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要抓紧时间着手绘制老城区的地图,给老城区留存一份记忆。因为时间越久,记忆就会越模糊。
除了咨询老人之外,他注意多方搜集关于老城区的典籍文史资料,尤其是在网上搜索关于聊城老城区的地图资料。但让他难过的是,既往地图史料很少,不过这也坚定了他去做这件事的决心。
第一个版本的老城区地图,他绘制了两年多。用他自己的话说,为此甚至耽误了学习,“如果不是真心喜欢这些,可能真坚持不住。”
之后,就是不断查缺补漏的第二个版本,尤其是参加工作后,他有了条件去购买一些书籍来丰富一些史料,这让他特别开心。
“我从网上了解到,德国的一个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张《聊城县舆图》。”王赫诚说,后来有个机会,他看到在一部本书里有看到了这张图,也就是因为这张图,那本800多元钱的书,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第三个版本绘制时间为去年年初疫情严峻的时期,“困”在家里的王赫诚开始了最为精细的绘制过程,每一个街道、每一条河流,每一栋建筑的位置,他都严格按照地图比例制作,虽然手绘,却不敢马虎。
记者注意到,王赫诚最新版本的老城区地图,展现的是清末民初的老聊城。“这个版本依然在不断修改,昨晚修改了关于米市街的一个地方。”王赫诚说。
一场交流带来更多信心各自展示自己绘制的老城区地图,81岁的段培坤和30岁的王赫诚仔细对照,互相查缺补漏,一上午的时间过得很快。
“整体来看差不多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对一些细节的考证。”段培坤说。
在王赫诚看来,与查缺补漏相比,更让他感动的是段培坤等老一辈人那种不图名利、默默付出的精神。“段培坤老人81岁了,还身体力行,努力去学习电脑,不辞辛苦为聊城文化事业默默付出,编撰纂摄影史,绘制街巷图,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这份坚持可敬、可赞,值得我辈学习。”18日下午,王赫诚说,“昨晚还和聊城民间文史学者刘洪山交流,他87岁了,晚上10点40分了还给我回复了邮件,对我的问题一一解答。”王赫诚说,他接触过的其他老聊城人高文秀、高文广,以及没见过的李士钊、吴云涛等人,对于聊城这座城市的热爱,都着实令人感动。
事实上,他所提到的这些人,都与聊城老城区地图的制作关系密切。其中,李士钊、吴云涛、高文秀等人收集的一些资料,成为如今地图绘制的重要参考。而刘洪山、高文广同样绘制了聊城老城区地图,并曾经与王赫诚进行过类似“赛宝会”的交流。其中,87岁的刘洪山,如今还是段培坤版本绘制的老城区地图制作的重要参与者。
“以后我也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断修正、完善我的地图,特别是把我了解到的一些聊城老故事写出来,传承聊城的历史记忆。”王赫诚说,等有一天老城区的地图修订完善了,他会毫不犹豫地把地图公开,让更多的聊城人了解家乡的文化。
记者手记像他们一样热爱这座城
并与之共同成长
采访中,王赫诚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多年来,刘洪山、高文广、段培坤,还有我,都不约而同地绘制老聊城地图,也算咱‘聊城一景’了。我觉得别的地方应该没这么多专注画老城地图的。”王赫诚说。
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在说明,此前聊城老城区在文史资料尤其是地图资料整理方面存在空白,人们始终难以“一图尽览老聊城”;另一方面也在说明,不断有人站出来,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对一座城市的热爱,默默付出。
这些付出,在努力与飞逝的时光拼速度,与逐渐消解的记忆抢时间,这些手绘的老地图未必能完全复原旧貌,也未必全都符合地图制作规范,但其记录的意义,就弥足珍贵。
事实上,他们之间,此前并不相识,正是老城区地图的绘制,让他们有了交集,也让他们彼此有了一些殊途同归的欣慰。
段培坤绘制的老城区地图,目前正在校正和修订。81岁的他,每天早早地赶到工作室忙活;而王赫诚说,他了解到,目前在日本也有一份聊城老地图可以作为参考,希望有机会能看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地图。
希望他们都能得偿所愿,也希望更多人能有机会了解我们聊城的历史,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能更清晰地感受到这些年聊城发生的巨大变化,坚定我们“向何处去”的信心和决心,热爱这座城市,并与之共同成长。 赵宗锋
鲁ICP备19065062号-8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