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响应式网站建设案例(css响应式页面)

时间:2022-01-06 浏览:211 分类:聊城SEO推广优化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靖程 通讯员 袁义祥 史纪鹏 聊城报道

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聊城市东昌府区全面贯彻司法部关于“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注重发挥信息技术在司法行政工作的运用,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发“指尖上的的法律顾问”和“智慧矫正”,以智能化手段全面推进法治东昌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云矫正”助力“云执法” 筑牢社矫“电子围墙”

聊城响应式网站建设案例(css响应式页面)

东昌府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司法厅关于”智慧矫正“创建工作要求,加快”智慧矫正“系统建设步伐,实现建用并举,以建促用,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构建“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惠治”的社区矫正信息化新格局。

聊城响应式网站建设案例(css响应式页面)

完善基础设施,筑牢发展根基。东昌府区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相关硬件、软件建设,着力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县区级社区矫正中心。科学划分现有工作场所,设置了采集室、宣告室、训诫室、心理咨询矫正室等相关区域,并建设了指挥中心,配备了自助矫正终端、VR模拟器、电子定位腕带、移动执法车等设备,不断提高社区矫正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

聊城响应式网站建设案例(css响应式页面)

升级平台网络,创新监管手段。以山东省智慧矫正平台为主抓手,对平台进行了提档升级,实现了心理评估、电子签章、电子签名、档案一键打印等多项功能;进一步提升了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社区矫正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横向贯通,完成了远程视频督察系统与辖区内各司法所的对接贯通,并将办公网络与“雪亮工程”进行了大数据对接,依托覆盖全区各乡镇、街道的高清摄像头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实时动态监管,通过夯实硬件、软件等基础建设,实现了从入矫解矫、监督管理、教育帮扶、移动执法等环节的智能化操作。

聊城响应式网站建设案例(css响应式页面)

开发学习软件,提升矫正效果。开发应用“东昌矫正”APP,自主设定关于法律法规、思想道德等文章、视频的学习内容,在人员不聚集的前提下,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教育学习;远程监督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公益劳动,通过APP上传素材及劳动感悟;对通过APP申请帮扶的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针对性的救助、技能培训等活动,达到精准帮扶的效果;在现有基础上,应用了“在矫通”“协矫通”“矫务通”,进一步增强了信息化核查、业务办理、业务审批能力。创新“互联网+社区矫正”工作模式,既从严落实了疫情防控要求,推动社区矫正对象由“规定参与服务”的被动者转变成为“自愿奉献社区”的主动者,又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了“智慧矫正”新模式,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聊城响应式网站建设案例(css响应式页面)

近年来,东昌府区司法局大力推进社区矫正法治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2012年至今,全区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957人,解矫2158人,社区矫正对象从未参与群体性事件,未发生个人极端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刑事案件,真正实现了“管得住、不出事、矫得好”的工作目标。2019年,东昌府区社区矫正管理局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集体”,东昌府区司法局被确定为山东省26个“智慧矫正”建设试点单位之一。

“指尖”顾问释民惑 掌上平台暖民心

聊城响应式网站建设案例(css响应式页面)

东昌府区面对疫情冲击等不利影响,坚持问题导向,主动适应法律服务工作新形势、新要求,以打通公共法律服务堵点为目标,从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入手,创新打造并积极推广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指尖”上的顾问、“全天候”的服务,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全覆盖和一站式掌上办理,最大程度拉近了供需双方距离,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巧辟蹊径,法律服务及时上“云端”。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新型矛盾和纠纷不断出现,百姓各类法律需求随之大幅度增长。与之相对的却是各地因疫情防控需要,均出台了严格的管控措施,限制人员活动区域,禁止公众场所聚集,群众原来习惯的“面对面”的法律供需模式受到了极大限制,法律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东昌府区司法局从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入手,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多项法律服务,积极开展“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新格局的实践和探索——打造并上线“东昌府区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把法律服务及时送上“云端”,为疫情期间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线上法律服务。

技术赋能,优质法律资源到“身边”。东昌府区掌上公共法律平台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设置免费咨询、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15个模块,面向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申请与咨询、人民调解申请,公证服务咨询与预约、司法鉴定咨询、平台律师、在线普法等服务内容。广大群众只需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便可实现一个界面“学法律、找律师、求法援、办公证、约调解、快解答”,把优质的法律服务资源带到“身边”。免费法律咨询作为平台核心价值功能服务,通过聚集本地79名律师、配置全国各地14000余名优质律师法律服务力量,运用律师三级响应解答机制,提供法律服务的后援支撑,同时利用微信的技术优势,破除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律师碎片化时间为老百姓提供全天侯随时随地的法律服务。

聊城响应式网站建设案例(css响应式页面)

优势加载,增强群众法治需求“获得感”。东昌府区司法局着眼普惠均等、着力便捷高效,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线上供给“六大优势”加载,增强了群众法治需求的“获得感”。一是无偿化服务。平台咨询律师费用由政府总体打包买单,群众只管提出问题,不用担心收费昂贵的问题。二是全时化服务。平台实行24小时法律服务制,群众在线咨询自动推送,10分钟内至少匹配3名执业律师在线专业解答。三是高效化服务。群众寻求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可以直接与本地及全国各地律师互动,打破了地域限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四是个性化服务。群众可以按照自身法律需求,根据律师的专长、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律师,实现“点餐式”服务。五是多元化服务。平台通过普法栏目剧、以案释法、小视频等形式,寓教于乐,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六是便捷化服务。畅通群体反馈和寻求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和司法鉴定的渠道,最大程度的服务群众、方便群众。

平台的上线运行,高度契合了百姓对于公共法律服务的渴求,同时它又以“智能精准、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一站式”供给优势,迅速收获了大批百姓的入驻和关注。短短一年有余便聚集了6万余人粉丝量,各类法律咨询数量也是一路攀升,真真正正实现了平台法治惠民的目的。截至目前,入驻平台在线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的律师有14647名,66314名群众登录并关注平台,接受群众各类法律咨询5805件,群众满意率达99.73%,受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公证等法律服务174件,真正实现了法治惠民的目的。

聚焦“一核心三主线” “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

聊城响应式网站建设案例(css响应式页面)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东昌府区创新推进领导干部学法清单省级试点工作,狠抓“关键少数”,打造“一核心三主线”,形成了具有东昌府区特色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实践,为各地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突出抓好“一个核心”。东昌府区出台《东昌府区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试行)》,抓住区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及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关键核心”,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这一关键核心日常学法、自觉用法、带头守(普)法、严格考法、年度述法等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核心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区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聚焦学法、考法、述法“三条主线”。研发领导干部学法APP,建立领导干部具体学法目录清单,共梳理出共性学法清单和62个具体学法领域清单,涉及400余部法律法规,领导干部每年在线学法达到40学时,目前全区领导干部已经注册运行,效果良好;依托“聊城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平台”,每年领导干部参加全市国家工作人员普法考试,针对不同执法单位,按分管业务领域进行差异化考法,考试成绩抄送组织部门备查;在推行年度考核述法、向依法治区委员会述法的基础上,通过与东昌电视台开办《法治东昌》电视节目,实现网上述法新模式,通过民主测评、第三方评估、群众满意度等方法对领导干部述法报告进行全面评议,评议结果提供党委组织部门,作为衡量领导干部业绩评定的重要参考,以此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落到实处,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东昌府区以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为引领,在全区范围内引导领导干部提升学法用法意识,营造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氛围。区委理论中心组、区政府常务会专题学习了宪法、民法典、行政处罚法等宪法法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出庭率连续28个月保持100%,探索实施的行政应诉工作模式登上新华社客户端、法治网,东昌府区获评“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