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洋寻子,终于落下了帷幕。
12月19日,孙海洋表示,儿子孙卓愿意回到深圳。
他也将找个四房一厅安置家人,并继续开包子店供孙卓读书。
回顾整个认亲环节,一波三折,每一次都掀起舆论狂潮。
最开始找到孙卓的喜悦,到孙卓选择留在山东的愤怒,再到孙卓姐姐写给弟弟的心疼,最后到孙卓终于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意终平。
这段让所有人关注的寻子案,终于遂了所有人的心意。
“团圆”这个对普通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对这一家人来说,念叨了14年。
在孙海洋十几年如一日寻子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父亲的担当、智慧、爱和包容……
寻亲的过程,如果哪一步做得不妥善,恐怕今日的团圆环节还要推后。
了解这位父亲背后的故事,你才发现这位父亲有多了不起,也在家庭教育这个问题给予不少反思。
孙海洋是谁?
他是电影《亲爱的》丢失孩子的角色韩德忠的原型。
电影依据他的真实经历改编,但是他的生活远比韩德忠不幸。
孙海洋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7年10月9日。
那是包子铺开业的第二天,也是4岁的孙卓到深圳上学的第二天。
那天,他们从凌晨忙到下午,好不容易终于得空,妻子彭四英在店铺剁姜,准备接下来的食材,让孙海洋看着孙卓。
但他实在太困了,一边看着孙卓,一边在沙发眯着睡着了,再睁开眼的时候,孩子,不见了。
这时,离孩子丢失还不到24小时,他们到派出所报案,民警说,24小时才能立案。
下跪也不行,两个人一边哭着,一边搀着,一路走回来的。
回来的路上,他们不停地拉住遇到的每一个人,有没有看见一个四岁的小孩,圆脸,肉乎乎……
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变得异常难熬,妻子每天做梦都是孩子找到了,但醒来后,孩子依旧没有消息。
所有的方法都想尽了,所有的人都问了个遍,甚至连玄学方法也不放过。
有一回算命先生告诉他,拿一只煮到半熟的鸡,放在门口的摄像头底下磕头,然后在下面走7圈,儿子就能回来。
不仅如此,他自己印了10000多张寻人启事,城管不让贴,他偷偷贴,白天不让贴,他晚上跑出去贴。
之后,他开始自己到处跑,到处找。
借钱、卖楼,凑了50多万,悬赏20万,只为了找到梦寐以求的儿子。
只要有孙卓的消息,他一定前往,哪怕是被骗,他也不愿意错过任何一次跟儿子有关的消息。
到最后,除了西藏、新疆,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
自从孙卓丢了那年,孙海洋开始关注儿童拐卖,他建了一个群,把其他被拐孩子的家长集中在一起,共享信息,抱团取暖。
他也渐渐成为了这个群的主理人。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群的作用,孩子丢了第一时间怎么找,怎么判断、筛选信息……孙海洋的经验对大家尤为重要,能让这些孩子被拐的父母少走很多弯路。
自己淋着雨,还想着为别人撑伞。
眼看着群里不少丢孩子的父母渐渐都传来自己的好消息,虽然孙卓始终没有音讯。
2021年,群里彭冬英的儿子符建涛在山东聊城被找到,而符建涛的养父就是拐卖孙卓的罪犯吴某龙的二哥。
命运浮脉千里,草蛇灰线。
一番顺藤摸瓜,孙卓的去向终于被锁定。
听到这个消息,孙海洋跟妻子期盼已久,喜极而泣。
这个过程特别像命运的修行,命运把他最重要的东西拿走,从那之后,寻找这样东西就成为了此后人生唯一的目标。
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他在渡别人的同时,最终渡了自己。
这项目标的底层驱动力,便是生而为人,父母对子女最原始的爱意,不抛弃也不放弃。
无论你在哪里,无论过去多少时间,我都要找你,一定要找到你。
失去孙卓之后,整个家庭长久笼罩在阴影之下。
妻子变得情绪化,丈夫变得很沉默。
家里会出现争吵,通常都是妻子彭四英埋怨孙海洋睡着弄丢了儿子,孙海洋怪妻子没有看住儿子,奶奶怪他们弄丢了孙子。
就像这个家遭遇了猛烈轰击,剩下的所有人都生活在废墟中,没有阳光,没有欢笑,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活着,生怕触碰那个讳莫如深的伤口。
孙海洋说过这样的话,自从家里出事之后,我们都在忙孙卓的事情,忽略了家里的另一个成员,姐姐。
姐姐名叫孙悦。
如果不是出了这样的事,姐姐本可以有愉快的成长时期,但不得不一起承担、一起接受这样的命运。
为了有更多时间寻找孙卓,孙海洋把包子店关了,改做二房东的生意。
家里每租下一栋房子,全家都要跟着搬过去管理房子,姐姐的记忆中,他们总是在频繁搬家,深圳很多地方他们都住过。
无论搬过多少次家,孙海洋都会给女儿找一个书柜,帮她把课外书一本一本收好装进去,从没丢过。
在学业上,孙海洋从没有委屈过女儿,他总是希望她能走得更远。
大二时,孙悦要出国留学,告诉他各个学校的费用,他的答复永远都是好。
现在的孙悦在新加坡读研究生,即将毕业。
得知弟弟被找到的消息,她忍不住地激动,跟弟弟视频,原本准备了很多话,见到弟弟的那一刻,却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当她听到妈妈说,弟弟英语没那么好,她想寒假回去要给他补课。
当弟弟因为言论,被全网抨击不分是非,孙悦毅然站出来接受采访,为弟弟说话。
她对失而复得的弟弟表现了极大的心疼和接纳。
在她身上,我们没看到因家庭遭遇变故而被曲折的人生,反而是她充分地理解家人;
也没有被阴霾打上阴影的样子,反而自信饱满。
因为一直都被好好爱着,她才能好好爱身边的人。
我们都说,从孩子身上折射出父母最真实的样子。
说明父母即使遭遇巨大的痛苦,但从没有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共享自己的痛苦;
即使家里已经无可避免的变动,他们用爱和支持,为孩子在精神上织就稳定的保护屏障。
光是这两点,这对父母给孩子的爱和教育,都已非常了不起。
孩子被找到后,骨肉之情的修复、重建对于被拐家庭都是一个巨大考验。
类似的案例有很多,很多被拐的父母伤心地说:
“即使孩子被找回来,也不是原来的孩子了。”
今年12月,被拐的孩子杨家鑫和母亲夏先菊在警方的安排下,见了一面后,还是决定跟养父母一起生活。
更没有回过四川,更让夏先菊伤心的是,不知何时,儿子已经把她拉黑了。
夏先菊说:“我只是想像一个朋友那样关心一下,可是他都把我拉黑了,我只能从他的养母手机里面的聊天那里知道一些情况。”
很多被拐孩子的父母,甚至说:寻不寻回都是一样的。
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简单责怪孩子或者母亲。
对孩子来说,亲生母亲除了是血缘上的生母,情感上的确如同一个陌生人的存在。
虽然法律上,养父母是犯罪分子,但也确实是十几年相濡以沫的亲人。
纵使法理上犯了天大的错,情理上依旧难以割舍。
刚开始的抵触,都是很正常的。
孙卓的认亲,刚开始也是这样一种情况。
还记得吗,孙卓被找回之后,刚开始的决定也是留在山东。
因为这里有他相处十多年的“养父母”,还有两个给他供房贷的姐姐。
孙卓这么多年是被善待的,基本上没有吃什么苦。
据村里人说,“养父母”不怎么让他干活,有什么好吃的都优先给孙卓。
面对孙卓的决定,孙海洋并没有立即反对,当然也无法支持,只是给出了自己的做法:
孙卓想留在山东继续读书,孙海洋表示将随儿子一起留在山东。
这一做法,简直不要太高明。
既对儿子的任何决定表示尊重和接纳,另一方面陪儿子在一起,也光明正大地给出了留在孙卓身边的理由。
孙海洋寻回儿子的第二件事是,带着儿子回乡祭祖。
脱离了原有生活场景和观念的环境中,一个人也比较容易接受正确的是非观念的影响,接受亲情的唤醒。
于是,孙卓渐渐改变原来的想法。
孙海洋的做法,简直交出了超满分答卷。
孙卓后续的选择,也印证了孙海洋这一唤回方式的正确。
对比其他的家长,用血缘的唯一正确性去压倒孩子,爱、尊重、理解才是挽回孩子的心的最好方式。
12月21日,孙海洋带着妻子驾车从深圳出发,前往山东阳谷接孙卓。
孙海洋说:这一次肯定弄得回来,他自己也愿意回来。
当初在山东阳谷,孙海洋亲自开车送孙卓到山东阳谷的学校,孙海洋再次问孙卓,他一改之前想留在山东的打算,表示愿意回归家庭。
孙海洋所做的努力,终于在这一刻有了答案。
复盘孙卓整个回归事件,令我不禁想起一句话,
血缘不是最强劲的纽带,爱才是。
这是一份爱的课题,他们交出了满分答卷。
这也是十点君写这一篇文章的原因,是因为我发现有太多的家庭教育有问题,父母控制、子女叛逆,关系紧张……但是我却在这个被迫分离十多年的一家人中看到家庭教育最好的样子。
那就是,
第一, 爱的牵绊
失去孙卓的这么多年,孙海洋跟妻子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
坚决不放过每一个跟儿子有关的消息,即使明知被骗,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消息。
这其中蕴藏的父母之爱的拳拳心意,感天动地,连神明看见了都会为之感动落泪吧。
只要不放弃,希望与奇迹就会发生。
第二, 爱不牵累
孙海洋和妻子彭四英是一对思想成熟的父母。
之所以这样说,一般遭遇巨大打击的父母,都会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家人身上,通常人们也表示理解。
但在这个家庭里,即使遭遇了巨大怆痛,他们也尽量没有将自己的情绪施加到家人身上。
不仅尽力给了女儿所能给予的安全感,给予莫大的支持。
爱从发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回向的;
被好好爱着的姐姐,注定在14年后对弟弟的回归抱以巨大的热忱与爱意。
第三,爱与理解
孙海洋的共情能力在找到孙卓之后,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孙卓表示留在山东,他表示充分理解儿子立场,给予孩子时间去消化人生的巨大变化,当然也允许孩子做出别的选择,他们只做父母该做的,选择权留给孩子。
无论你做什么样的选择,我们都永远爱你,这样的准许,是一种最纯粹的爱意。
如果说养父母把他抢走,对他好是为了传宗接代;
那么亲生父母赋予的情感就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无论你在哪里,我要找到你;知道你过的很好,选择交给你。
因为我是爱你的,所以你是自由的。
这两种感情,孰真孰伪,相信18岁的孙卓还是看得清的。
也因此,孙卓后来的决定发生了变化。
什么是父母最好的样子?
坚定、温柔和爱,我给你此生所能交付的爱意,我许你所有选择的自由。
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不仅是一场分离的旅行,也是一场双向奔赴。
被好好爱过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变坏;
被好好爱过的大人,能够过好这一生;
被好好爱过的孩子,自然而然会反哺回来。
无论如何,请好好爱你的孩子吧。
唯有如此,孩子能够收获父母的爱,父母能够得到孩子的心。
点个“在看”,好好去爱,这或许就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作者 | 苏善书,不会讲道理,只会说故事。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9065062号-8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