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卫生教育网网站(华医网继续教育网入口)

时间:2022-03-28 浏览:642 分类:聊城SEO推广优化

城市发展,教育先行。

9月3日,6岁的李昕璐走进东昌府区兴华路小学的校门,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在崭新校园里生活学习的她,或许想不到,一年多前,这所学校还没有操场,功能教室也没有配齐。40年,对于一座城市或许只是俯仰一瞬,但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更多的是通过生活中的细微变化,来感受时光的变迁、城市的发展。30多年前,在聊城市实验小学就读的刘英辉,不会想到,30多年后,自己的母校会异地重建,成为硬件设施与文化底蕴相结合的现代化校园。有人说,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动能。近年来,我市把教育发展放在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投入,提升办学质量,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强根基——硬件、质量壮筋骨

2017年11月,国家教育督导组对冠县、阳谷县、东昌府区(含三个市属开发区)、莘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在济南召开的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反馈会上,包括我市4县(区)在内的23个县(市、区)均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标准,标志着我市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覆盖。

按照国家和省要求,我市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继临清市和茌平县于2015年、东阿县和高唐县于2016年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之后,我市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政策体系,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四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05.35亿元,新建学校88所,改扩建学校782所,新增校舍面积355.32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5.25万个。一所所学校在全市城乡拔地而起,迎接着师生们的到来。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奠定孩子幸福人生的重要阶段。2010年以来,我市将发展学前教育当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提升保教质量,通过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以市、县实验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农村学区幼儿园为主体的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体系。”2011-2013年,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建设13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增幼儿学位4万个,总投资7亿元。2015-2017年,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村园、学区园建设,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89所、幼儿学位82380个,完成投资4亿多元。建设可容纳幼儿900名的市实验幼儿园,填补城区没有独立设置公办幼儿园空白。积极推动幼儿教师充实工作。2013年,为每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核定8名幼儿教师编制,全市共核定1080名幼儿教师编制,2013-2014年已全部招聘到岗,成为发展乡镇中心幼儿园的骨干力量。

在硬件设施全面升级的基础上,不断规范办学行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形式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抓实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层层评选,建立起了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所有学科的“聊城微课资源平台”,师生通过聊城教育信息网,登录聊城微课资源平台栏目,就能实现随时随处可学。

聊城卫生教育网网站(华医网继续教育网入口)

我市聘请了398个兼职教研员,充实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各学科的教研力量,形成了专兼职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教科研队伍。每人录制示范课,建立示范课资源库,结合“一课一优师”和“一师一优课”活动,不断吸纳优秀课程资源,完善资源库,为学生学习搭建优质平台。

借助农村学校“全面改薄”之机,大力推进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相联通的“同步课堂”建设,农村学校学生,通过建在本校的“同步课堂”,可以学到城区学校教师的课程,可以与城区学校师生讨论知识,弥补了农村教学力量单薄的问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改薄”,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农村学校“同步课堂”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

2015年,我市启动名校办分校工程,截至目前,已有161所名校托管、带动了214所弱校,惠及学生13万名。比如,聊城一中、聊城三中、聊城水城中学和聊城二中、聊城四中五所城区公办高中对四个区的21所农村学校进行了帮扶、托管,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些名校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硬件优势,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名校优势,有的配齐了分校的教育教学设施,有的实现了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的纵向衔接和横向协作,有的盘活了薄弱学校和农村教育资源,真正使当地群众受益,受到百姓称赞。

育队伍——匠心密织教育网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谱春秋。”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最美乡村教师轩云湘、十几年“一天一元钱”投身公益的乔炜、多年专注教改全国闻名的崔其升……近年来,一代一代水城教师,用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以身为范培育人才、助力城市发展。教育工作要按照“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这一指导思想,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总体目标。近年来,围绕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水平为核心,我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积极开展“教师大培训活动”,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阶段性成就。

强化制度建设,打造教师培训的支持服务体系。与聊城大学合作共建,成立了“聊城教师教育研究院”,打造市级教师培训基地;重点扶持了莘县、高唐、东昌府区三个县(市、区)县级教师教育中心建设;在聊城教育学会下,成立聊城市新世纪教师培训中心,吸纳社会捐助培训资金每年近300万元,同时成立了聊城市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33个理事单位,190名理事成员,遴选131名优秀教师校长组建聊城市基础教育专家资源库;推进城乡联动、校际合作,建立了80多个区域性教师发展共同体,形成教师校本培训的资源共享机制;以聊城教师教育专业网站为依托建立388个名师名校长网络工作室,吸纳群组成员786人;实施了五年一个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施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建立教师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

聊城卫生教育网网站(华医网继续教育网入口)

实施名师带动战略,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梯队结构。以名师建设工程为龙头,打造青年教师“三五七十”专业成长梯队结构,即“新入职的教师争取3年成长为教坛新秀——5年成长为骨干教师——7年成长为学科带头人——10年成长为名师。全市涌现出市县两级名师318人,学科带头人444人,骨干教师3000人,教坛新秀500人。据了解,设立这四个层次的专业荣誉称号,不仅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树立了专业成长的“标杆”,而且针对四层次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分层培训,契合了参训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例如,针对新教师培训,制定了“一年学,二年仿,三年创”的三年培训计划,开列了240个学时的190门课程,通过系统的脱产进修和岗位培训,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坛新秀的数量达到了新入职教师的30%。

实施“三结合”教师培训模式,促进市县教师大培训活动有效开展。实施骨干培训以“脱产进修为主,全员培训以远程研修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的“三结合”教师培训模式,突出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教师大培训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发展。市级培训设计了十大培训项目,脱产培训教师1.5万人,远程研修教师6万人次,送教下乡培训教师10万人次,校本培训教师15万人次。其中海外研修教师达到15人,“国培”教师380人,“省培”教师650人。十大培训项目,从培训目标的确定到培训课程的设计再到培训方式的选择,体现了通过参与式的培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基本原则,极大地提高了参训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同时为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提供了“种子教师”。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是教师发展的基石。为推动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市级层面开展了七项活动:启动教育创新大讲坛——推广创新成果,发掘创新人才;开展名师送教——磨砺各级名师,传播先进理念;开放名师课堂——交流授课艺术,引领高效课堂;开展学科单元培训——落实课堂标准,服务有效教学;举办五项全能基本功大赛——提升职业素养,展示教师风采;实行教师读书计划——净化心灵,涵养气质;举办教师业务考试——促进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保持授课内容与时俱进。

重德育——水城少年有涵养

今年“六一”,阳光小学的郭峻辰凭借《诚信歌》得到了学校组织的“美丽阳光,歌声飞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歌咏比赛一等奖。通过类似活动的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现在已经唱遍全市中小学校、唱进每位师生的心里。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成才,更在于育人。近年来,我市通过课程育人、德育活动开展,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深抓实。

课程育人效果显著。出台《聊城市教育局关于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各县(市、区)各校在抓好品德课教学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德育功能,全面提升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课程育人效果。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之中,通过生动而深刻的价值观教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使我们的孩子能够从中华文化、中华美德中汲取道德的精华,理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内涵,并将这种道德精华和价值认知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5月26日,我市举办“时刻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小学生讲故事,中学生演讲比赛,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学生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市举办以“担当时代责任 放飞青春梦想”首届普通高中生辩论赛,提高了学生勇于探索、求真、思辨的创新型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断增加校外活动场所,为各地开展实践育人提供条件保障。加强校内外青少年活动基地建设,给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场所。把德育基地建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推进每县建设一所高标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任务。目前,全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每年可容纳10.6万人进行活动。聊城市青少年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明确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要求,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同时依靠孔繁森纪念馆、范筑先祠、烈士陵园等作为市级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各县(市、区)也都建立了相应的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向校外辐射的思想教育网络。利用历史遗址、名胜古迹形成固定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德育基地建立后,各学校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了内容、形式、阵地、教材、读物等方面系列化、制度化、科学化。

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覆盖

2017年11月,国家教育督导组对我市冠县、阳谷县、东昌府区(含三个市属开发区)、莘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在济南召开的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反馈会上,宣布包括我市4县(区)在内的23个县(市、区)均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标准,标志着我市及全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覆盖。

按照国家和省要求,我市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继临清市和茌平县2015年、东阿县和高唐县2016年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县之后,我市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05.35亿元,新建学校88所,改扩建学校782所,新增校舍面积355.32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5.25万个。

教师教育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我市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总体目标。实施名师带动战略,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梯队结构。以名师建设工程为龙头,打造青年教师“三五七十”专业成长梯队结构,即“新入职的教师争取3年成长为教坛新秀——5年成长为骨干教师——7年成长为学科带头人——10年成长为名师。我市已涌现出市县两级名师318人,学科带头人444人,骨干教师3000人,教坛新秀500人。

实施骨干培训以脱产进修为主,全员培训以“远程研修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的“三结合”教师培训模式,突出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教师大培训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发展。市级培训设计了十大培训项目,脱产培训教师1.5万人,远程研修教师6万人次,送教下乡培训教师10万人次,校本培训教师15万人次。其中海外研修教师达到15人,“国培”教师380人,“省培”教师650人。

名校办分校

市教育局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精神要求,确定2018年为全市教育系统“教育文化培树年”。

通过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系列活动、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传统文化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等,逐步形成“厚德重教、大气兼容、担当奉献、创新奋进”的教育文化,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聊城教育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奠定孩子幸福人生的重要阶段。我市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提升保教质量,通过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以市、县实验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农村学区幼儿园为主体的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体系”。2011-2013年,实施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建设13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增幼儿学位4万个,总投资7亿元。2015-2017年,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村园、学区园建设,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89所,幼儿学位82380个,完成投资4亿多元。加强市实验幼儿园建设,共设班级30个,可容纳幼儿900名, 建成后填补城区没有独立设置公办幼儿园空白。积极推动幼儿教师充实工作。2013年,为每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核定8名幼儿教师编制,全市共核定1080名幼儿教师编制,2013-2014年已全部招聘到岗,成为发展乡镇中心幼儿园的骨干力量。□本报记者 吕 臻

职业教育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所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3所高职院校,11所规模性中等职业学校。其中,中高职院校教职工总数7000余人,在校生800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有5.2亿元,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5所,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9所,骨干专业建设点5个,与国内200多个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莘县、高唐职业中专学校,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阳谷、冠县、茌平、东阿各县的职教中心学校,聊城、临清工业学校被教育厅命名为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聊城高级财经、莘县职业中专学校被教育厅命名为山东省优质特色名校。

构建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短期培训为补充的完整的职教格局。形成了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职教与普教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为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