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是信仰聊城新华书网站的种子、制胜的密码、精神的归宿,在不同的时代写就着精彩壮丽的篇章。
1926年,聊城地区党组织创建,红色基因开始在这里薪火相传。从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到意气风发、激情燃烧的建设时期再到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改革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里都涌现出一批闪耀着时代精神、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英雄人物和事迹。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红色基因,使得这块热土英雄辈出,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始终坚持着对信仰矢志不渝的追求,涌动着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红色火种 势将燎原
--聊城是山东省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发动了最早一批暴动,白色恐怖下播撒火种,迅呈燎原之势聊城新华书网站!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
95年前,嘉兴南湖上一艘红船,载着初生的中国共产党起航。聊城,则是山东省最早传播马列主义和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
--1925年秋,聊城人赵以政、聂子政、王寅生等投身黄埔军校,并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聊城第一批共产党员。
--1926年,聊城第一个党支部九都杨党支部在阳谷县建立,这也是鲁西北地区第一个基层党组织。
--1927年春,中共东昌支部成立,这是鲁西中共第一个县委。至此,聊城已有党、团员40余人。
--1928年1月、5月,聊城党组织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与湖南秋收暴动同期的阳谷县坡里暴动和高唐县谷官屯暴动,这是继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我党领导的全国最早一批、震惊全国的暴动,成为划破黑暗统治夜空的一道闪电。
--1935年冬,山东省委遭到破坏后,聊城青年党员赵健民等主动扛起恢复地方党组织的重任,发展党员、开展活动,千方百计与上级党组织联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莘县徐庄村与中共直鲁豫特委书记黎玉会面,使山东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徐庄成为山东省委恢复地、“鲁西第一党支部”。
在白色恐怖的迷雾中,聊城地区党组织奋力摸索,把革命思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种在了群众心中。至抗日战争前期,聊城52个支部星罗棋布,党员发展至500多名,革命的火种渐渐点燃!
铮铮铁骨 血性抗战
--八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聊城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红色基因,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抗战初期,聊城轰轰烈烈的抗日局面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光辉一页。党中央和毛主席给予很高评价:“鲁西北抗战局面在华北和全国范围内都是很少见的。”
--范筑先死守聊城,誓与国土共存亡。在共产党的动员下,在聊城人民抗战决心的感召下,范筑先通电全国“裂眦北视,决不南渡”,创建了华北最大规模的抗日根据地。范筑先的次子、青年抗日挺进大队长范树民,在济南战役中光荣殉国。范筑先强忍悲痛,任命年仅二十岁的二女儿范树琅继任大队长。随后,他又将长子、长女、三女都送到延安抗大学习,参加了革命队伍。1938年11月15日,日军大举进犯聊城,在激战中身受重伤的范筑先,不肯被俘、自戕殉国。
像范筑先一样,聊城地区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烈士达4525人,其中包括地委书记刘仲莹、张炳元、刘培桐、肖勇智,优秀共产党员张郁光、姚第鸿、赵伊坪等。先烈们用热血染红了这片土地,也将民族血性融入到了聊城的红色基因!
--“钢铁濮范观、华北小延安”。坐落于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的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在抗战时期是全国最大也是唯一一个平原抗日根据地,被誉为“钢铁濮范观、华北小延安”。这里保护和养育了冀鲁豫边区的大量党政军群机关,成为抗日战争的红色堡垒,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刘伯承、万里、宋任穷、陈赓、黄敬等一大批革命前辈曾在这里工作、战斗和生活过。
作为革命老区,聊城地区党组织在抗战时期也是全省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党支部由57个发展到1490个,党员由500余人发展到15733人,地方武装近两万人。八年抗战,聊城儿女不惧牺牲,用血肉之躯和铮铮铁骨筑起钢铁长城!
前仆后继 奋勇支前
--解放战争时期,聊城地区上下动员,军民同心,为共和国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7年元旦,迎着新年的第一道曙光,聊城全区解放。
聊城解放后,成为解放战争的坚强后方基地。聊城人民先后支持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陈粟大军往返黄河南北,东北野战军渡江作战,全力支援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阳谷县城南9公里处,有个村庄叫沙河崖村,村中心一处古朴的农家四合院,正是当年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所在地。其实,沙河崖村原名叫做蒋家庄。临战前的一天,邓小平望着绿色的原野,心想蒋家王朝就要灭亡了,蒋家庄也该有个新名字。他把村干部召集起来,指着大土崖和黄河滩说:“蒋家王朝就要灭亡了,我看村名叫沙河崖更好。”干部们非常赞同,从此村子改名沙河崖。
1947年6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大进攻的序幕,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嘹亮号角!
气势如虹,壮烈如歌。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中,聊城组织民兵、青年10万余人参军;派出党员、干部2360多人北上和南下工作;为祖国解放而牺牲的干部、战士达6325人……勤劳朴实的聊城人民,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代精神 闪耀光芒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给聊城乃至华夏大地树立了一面面旗帜,演绎着聊城儿女传承红色基因、激活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
无论是建国后,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基因都在这里不断传承、历久弥新。
曾广福、张国忠、张海迪、孔繁森、徐本禹、白云……一个个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名字,如同一颗颗耀眼的明星,跨越时空,光彩照人。
--开国劳模曾广福,受到毛主席18次接见,始终践行着毛主席为他的题词:“你是共产党员,又是劳动模范,要起桥梁和带头作用。”
--甘愿吃亏的劳模张国忠,几十年来,以“吃亏”自律,带领全村群众,使一个十年九涝的“要饭村”成为“鲁西北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当代保尔张海迪,身残志坚,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义务为乡亲们针灸治病。被称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两次进藏、历时十载,一腔热血洒高原。“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谱写了感人至深的大爱之歌。
--“感动中国”的徐本禹,在考取硕士研究生后却毅然去大山深处支教,感动和激励更多人关爱山区的孩子们,让他们的眼睛里充满阳光。
--全国模范检察官白云,三十多年,始终把“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作为行事准则。以他名字命名的“白云热线”,成为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连心线”。
天悬星河,繁星灿烂。他们,是群雕里最突出的主像,是英雄群体的典型代表。时代场景几经转换,聊城英模人物层见叠出、数不胜数,无不展现着坚守信念、不懈追求、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
从烟雨小船到巍巍巨轮,时间跨度95个春秋。聊城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烈,用热血滋润着这片红色热土;一个又一个壮怀激烈、感天动地的事迹,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奉献。融入血脉、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优化着聊城的文化特质,强壮着民族筋骨,升华着民族精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我们距离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从未如此之近,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比任何时候更需要信仰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时代召唤着我们,不断传承宝贵的红色基因,珍惜丰厚的精神财富,用红色的激情去拥抱伟大时代、畅想崭新未来!
鲁ICP备19065062号-8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