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西张乡(3)
原创: 张斯直
1、 名人文化
作为全区著名的文化旅游之乡,历史上西张乡走出可以名垂青史的数个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在当时社会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致在日后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模板”,从而构成名人文化。
(1)大禹,(前2018年——前1978年)又名禹王、帝禹、夏禹,姓姒,字密,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国君,是我国历史上传奇式的一位英雄。他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鯫的儿子,出生地在山西夏县,但却与西张乡乃至忻州有不解之缘,西张乡人民从古到今都视大禹为本地做过重大贡献的人。原来在上古时候,天降洪水,大禹奉命治水,十三年治水不归家,而当时的西张乡就是他治水的一个重要地方。在这里他将治水所乘之船系于系舟山上,与众人商议出“疏水而治”的办法,不仅平息了忻定盆地内的洪水,也将山西乃至全国的水患平息,为西张人民、忻州人民乃至整个中国人民做出了贡献。西张人民对他尊敬和爱戴也在情理之中;将境内雄伟壮观、起伏连绵的南山改为系舟山,也在情理之中。而由大禹系舟治水引发的民间故事和穿说也从古至今流传到现在,大禹的文化精神不仅在古代而且在当代,始终闪烁着明亮的光辉。因此,大禹虽然不是本西张乡人,但西张乡人民从古至今都把大禹当作西张乡人看待,把大禹列入西张乡名人,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2)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和西施、王昭君、杨贵妃一样是国人共捧得历史偶像。是国人共捧的一个美女偶像,历史人物,是集真善美慧勇义为一体的美女英雄,在我国历史上留下惊心动魄而又辉煌灿烂的一页。而由她这个传奇人物,后世也就演变为许多文化,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女文化,与貂蝉相关的几个地方如陕西米脂、甘肃康乐等地,都打起了美女貂蝉牌,不仅在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上,加大力度建设,而且在商标注册上,也注册了好多商标。
貂蝉出生于忻府区西张乡木芝村,旧称秀容木耳村。在东汉末年即l68年春天,正当木耳村已经三年桃杏花不开的时候,一个女孩在任昂家里坠地而生,父母为她起下红昌的名字,对她寄予了深切的希望。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不仅变得美丽异常,而且她的性格特点也逐步展现出来。她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细心会事,胆大义气,小小年纪,就在当地出名。
公元183年,汉灵帝在全国刷选美女,充实宫廷。她果真被入选,进宫执掌貂蝉冠,伺候皇帝及众位大臣。因司徒王允有功,汉灵帝就将她赐给了王允;王允见她聪明伶俐,美貌异常,就将她收为义女。中平元年(即公元189年)汉灵帝死,汉少帝刘辩继位,拥有重兵的董卓进位相国,且有武功高强、叱咤一时的吕布帮忙,一时百官惧怕,朝政混乱,险象环生,汉朝面临覆灭的危险。为保朝政安稳,除去董卓和吕布,无奈之中,公元192年5月,司徒王允在其后院的拜月亭下,对貂蝉下拜,要貂蝉利用美色,离间董吕,而他则要上演明许董卓,暗许吕布的好戏,一举将董吕铲除,为国除患。
在重大的国事面前貂蝉没有推辞,她满口答应王允的请求,决心以身报社稷,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后经她巧妙周旋,不就将董卓杀死,后曹操又将吕布杀死,汉朝艰难度过这一危险关口。
公元200年春天,曹操已经兴起,并独揽朝政大权。他平视环宇,日夜深思,认为当今只有刘备与关羽是对他最大的威胁,因此便模仿王允思维,将貂蝉明许刘备,暗许关羽,欲借貂蝉美色,除掉刘备与关羽。这一计谋,显然被聪明绝项的刘备和关羽看出,二人决计杀死貂蝉,以绝后患。貂蝉虽知这是曹操之计,但又不得不行,至刘备徐州军营,没料到就遭到刘备派来手下所暗杀。只是这些人迫于貂蝉美貌,都无法下手,无奈刘备只得派关羽前来,结果关羽得知貂蝉是自己老乡及身世后,不仅未杀貂蝉,反而将貂蝉护送出城,逃出虎口。貂蝉遂离开徐州,只身悄悄回到家乡,在距木耳村约20里处的系舟山上的福田寺过隐居生活。曹操得知貂蝉没有遵照她的命令办事,遂派兵来木耳村捕杀貂蝉,怎奈没有寻到,手下将士在气急之下,就烧掉了她家的房屋,并将全村任姓全部杀死,然后延长而去。她的生平,至此也就全部结束。
(3)元好问。(公元1190年——1257年),忻州(古称秀容)韩岩村人。他是我国金元之际一颗光彩四射、硕大无比的文化巨星。他不仅是当时伟大的学者、政治、文化活动家,思想家,而且是最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是宋元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不仅在我国几千年来博大浩瀚的文化史上,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就是在世界文化史上,其重要位置也日益明显。他出生于一一九零年七月八日,卒于一二五七年九月初四日。其祖上系北魏拓跋氏鲜卑族后裔,唐代诗人元结为其远祖。曾祖元春在北宋末年,曾任隰州团练使,后从平定移居秀容。祖元滋善,金正统二年,在内蒙任柔服丞。生父元德明,累举不第,以教授乡学为业,终生在诗文山水中自娱。元好问出生七月后,即过继给叔父元格,元格时任陇城县令。元好问就逐渐在这样一个金代的官宦家庭中长大,在金末元初的动乱年代,用自己的思想、智慧、胆识和勇气,抒写了他曲折艰难而又辉煌壮丽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纵观元好问一生,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是早年求学。(一一九四年——一二一六年)。他从四岁开始就读书认字,七岁作诗,被时人誉为神童。他先后随叔父辗转在陇城、掖县、冀州和陵川等地生活,二十一岁扶叔父灵柩归乡。此后一段时期,他便往返在忻州和定襄读书。可以说他在这一阶段时期,主要是在四处读书求学。他曾向当时金朝名人郝天挺、赵秉文、杨子美和王汤臣等学习,特别是从十四岁开始,拜在陵川名流郝天挺老师的门下,学习六年,“肆意经传,贯穿百家”,为他今后的工作和致学打下坚实基础。他还在赴并考试途中,听捕雁者讲述大雁的生死故事,写下了著名的《《雁丘词》》,成为千古名篇。首句“问人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脍炙人口,穿越历史,成为千古名句。第二是避乱科考。(一二一六年——一二二四年)。贞祜二年,即公元一二一四年,蒙古南侵,金宣宗迁都开封;为避战乱,在贞祜四年,元好问举家前往河南三乡避乱,后又移居登封。期间,元好问在科考场上愈挫愈奋,经过四次,终获成功。他还曾在一二一七年,作《《萁山》》、《《琴台》》等诗,受到当时文坛盟主赵秉文赏识,被誉为“少陵以来无此作”,名震京师,人称“元才子”;同年,完成《《论诗三十首》》,对从汉至宋的诗歌流派进行评价,开启了金代诗歌文化批评的先河。第三是政界任职。(一二二四年——一二三三年)。元好问科考成功后,就在金朝国史馆任编修之职。任职不到一年,就去河南内乡、镇平和南阳任县令。期间,他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目标,推行仁政,招抚流亡,恢复农耕,政绩颇著。曾向金朝申报南阳灾难,获准免税三年。当地县志载其政绩,称他“循吏”,认为对他不能仅以诗人看待。在调任尚书都省掾和左司员外郎后,他四处奔波,寻求“安社稷,救生灵”的途径和措施;面对蒙军破城、国破家亡的残景,他知金亡不可逆转,便大胆向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提出保护安置中原优秀文化秀士的建议,得到采纳。第四是羁押山东。(一二三三年——一二三八年)。元灭金后,元好问作为亡金官员,被元军押往山东聊城,囚居两年,过着孤独寂寞、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后又迁往冠氏。一二四八年,在羁押期满后,他开始启程,携家眷回忻。期间,他一边就自己的所见所思,写出了《《癸巳五月三日北渡》》、《《续小娘歌诗》》和《《秋夜》》等好多诗词;一边以“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的坚定信念,编撰《《中州集》》,通过对金代诗歌作者立传,将品诗、论史与作品汇集一处,开创了断代史诗的新体例。第五是晚年修史。(一二四九年——一二五七年)。一二四九年,元好问回归忻州后,在乡人的协助下,在故乡韩岩村建野史亭;在二女儿元严的协助下,开始修史。
他周游于晋冀鲁豫等地,寻访遗逸,杂录记载百万言,编成《《金朝君臣言行录》》、《《南冠录》》、《《壬辰杂编》》等书,为后人撰写金史提供了大量资料。他还在晚年给政界官宦、学者名流、亲戚好友,写了大量的碑铭表记,从另一个侧面起到了修史的功用。一二五二年夏季,与好友张德辉北上内蒙,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奉他为儒教大师,并请免除儒者兵赋。一二五七年九月初四日,他在河北获鹿寓所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4)徐福麟。西张乡东曲村人,约公元1815年——1856年。1837年考中举人,1844年以朝考大挑一等,分封四川任威远县知县,1847年任盐源县知县,1850年任会里州知州,1854年任宁远府知府,不久病逝,回故乡安葬。清道光年间举人,曾在四川州县工作期间,勤政廉洁,政绩卓著,士民敬爱,积劳成疾。病逝后当地立祠纪念。
(5)李大樑。(公元约1837年——1876年),祖籍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西张村人,自幼在北京长大,少年时代曾在北京讲武所学武,1859年考中武进士,同年被封为七品侍卫,1862年被封为五品侍卫,1864年被封为四品侍卫,1875年被朝廷委派随左宗棠出征新疆,1876年在收复北疆战斗中壮烈殉国。
2、溶洞文化
禹王洞景区位于系舟山之中段,西张乡鸦儿坑村村南,海拔1050米——1821米,相对高差771米,由燕山运动形成褶断带,北坡山地坡度都在46度以上,有的可达60度——70度,造成深谷陡崖地形,其势峭拔凌云,其色红绿相映,色彩斑斓。山上禹王洞美妙绝伦,各种奇特景观,千态万状,琳琅满目,令人浮想联翩;登上山巅,放眼远眺,忻州大好河山尽收眼底。设计景点景物35个,分别
是:高寒新绿、小蕾藏红、绿娇红小、问柳种松、读书亭、福田寺、方鱼池、福田灵泉、奶奶庙、撒金砌玉、火树银花、玉槐绿茵、白花紫云、龙门闸、摩崖石屏、金猴觅桃、神猴除鳄、金雀含珠、祭禹亭、禹王洞、蓝花草地、青松洼、胡鹏嘴、系舟石、神牛镇水、龟望东海、三皇宫、畅远亭、彩云路、动物天地、青松阁、群仙赴宴。
系舟山位于忻州南段l4公里处,山脉总面积为ll万亩,森林区面积2.3万亩,海拔最高高度为2101.90米。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山势巍峨雄壮。《直隶忻州志》卷一·山川篇记载:系舟山在州南35里,《灵山记》记载:五台山有四埵,各去台百二十里。南,系舟山,号为南埵,上有铜环铁轴,昔帝尧遇水系舟于此。土人谓禹治水系舟,有石如环轴,曰系舟嵬,一曰小五台,下有薛云谷,金元德明吟诵东岩,赵秉文改曰读书山。
禹王洞景区风景绝美,历代文人墨客赞颂,主要是与其绝美的风景及内涵的文化有关。
(1)山景
山景涉及太行山、吕梁山两大山系,地质构造年代古老。由于受地壳强烈震动,断块隆起,山势陡峭,奇峰处处皆是。主要有二十八峰,如将军寨,山崖陡峭壁立,犹如各将把守山寨,固若金汤;独秀峰孤峭峥嵘;群仙赴宴,像观音飘然而至;双虎山一峰多姿,奇特壮观。由于岩石所含矿物的成分和结构不同,景区内山峰的颜色五彩斑斓,如彩云岭,颜色由黄色、红色、青色、紫色、绿色等构成,且界限分明;紫霞峰项是一片纯紫色;红岩石浪,颜色由浅红色构成;登临禹王洞峰顶,举目眺望,峰峦层叠,岭谷交错,有连有障,或开或合,或高或低,或幽或敞,空间变化强烈,层次有致。
(2) 洞景
景区内有溶洞十处之多,最大最完美的当首推禹王洞。洞内穹形大厅宽敞,可以跑马;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禹王洞洞内有洞,洞又连洞,曲折幽深,造型精美。游人步步深入,画面层层展开,主要有议洪厅、治洪厅、泄洪厅三组洞穴和十一大洞组成。洞中景石,观之有形,听之有声,木击有音。光怪陆离的景象,精雕细琢的造型,令人折服。
(3)林景
林景是禹王洞风景旅游区最大特色之一。由于山地、士壤、气候等不同,山上树木遂成姿态万千之势。又随四季不同,林木颜色也略有不同:春季,峰峦青绿,嫩柳含烟,山花烂漫,绚丽多姿;夏季,绿树成荫,凝碧浓绿,苍郁滴翠;秋季,层林尽染,黄红相映,野菊傲霜;冬季银装素裹,雪压枝横,青松伫立,红梅点点,形成了无穷的变化空间,充满了诗情画意。
(4)天景
天景在春夏秋冬各有不同:晨、午、晚看,各具特色;而最数在晨光中和雨雪之际看,最有感觉。晨光中,系舟山颜色由绿变黄变红,闪闪发亮,太阳已到处和未到处,形成的光线放射,让人觉得颜色特别明显;而雨中的系舟山则在一片迷蒙之中,云过半山,山峰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如入幻境;雪中的系舟山,万物宁静,巨大的山峰被大雪遮盖,油松戴着雪帽,绿色的姿体与无树木处雪白的山峰形成绿白相映的胜境。
3、 寺院文化
西张乡寺院文化由来已久,是全乡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据西张乡民间传言,早在东汉时期,在最初佛教传入我国的时候,福田寺就在系舟山东岩脚下建起,三国美女貂蝉利用“连环计”诛杀董卓后,就回乡在福田寺修行,度过晚年;在隋唐之际,唐王李渊派兵来系舟山拔掉金环银轴(时称“龙角”,因传说金环银轴克李渊修建晋阳宫,李渊遂派兵来拔)后,就曾发动忻州百姓捐修寺院,并派大将军尉迟恭监修。据《忻县县志》记载,早在宋元时期,在忻州就“新建了流江村的崇化寺、系舟山的福田寺、嘉禾村的洞元寺、西呼延村的金洞寺等”;明万历《忻州志》载:福田寺,在系舟山,即元德明读书处,《志》云东岩夜月者是也。四乡多有之。又载:西张乡境内有福胜寺。一在西张,一在韩岩;崇福寺,在木芝村;法云寺,在木芝村。现境内今存东张洪福寺、西张福胜寺(今已改建),元家山福兴寺(今存残碑两通)。事实上,在西张乡境内各村,几乎每村都有寺院,有的大村,还不止一处,直至今日,我们仍可看到部分残存寺院的遗迹。纵观西张乡寺院文化,主要特点是:各个时代特点鲜明,精神传承,绵延后代,百姓信仰,体现明显,商业宗教文化,结合紧密等。
4、 红色文化
西张乡是忻州著名的革命老区,无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这里都涌现出了很多革命英雄。
(1)《忻县县志》记载的西张乡的革命烈士。
按县志排列顺序,共69人:
韩岩:康万才 邢富怀 辛田富 任文秀 石全科 王生才 王兴明 赵亮堂 姜生万 孙存林 王明元 刘顺元 任根生 卢三虎 王存保 李先来
西张:刘保和 杜虎堂 杜新楼 任生毛 李联富 张富田 李安北 李如林 王德明 王月中 李双双 王俏根、李五苟、李存河、王润田 李保玉
东张:南天玉 张和顺 韩成伟 韩牛 赵银全
岩峰:余俏生 李先河 邢银堂 李树楼
木芝:王满喜 王俏祥 董七忙
水峪:张家保 张有才 张文奎 张亮堂 张有亮 韩心田
鸦儿坑:李黄保 李富娃 石润万 娄伟 刘根福 石六元 张深亮
河捞岭:李良厚
黑土湾:魏存牛
东曲:刘金焕 李万先 徐福仓
元家山:孟文灯 李贵田 李润贵 田润虎 韩成英
霍老湾:霍金楼 霍金苟
(2)从西张乡党史看西张乡红色的革命史。由《忻府区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忻府区历史纪事》一书(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前忻府区的革命历史,其中包括部分西张乡的红色革命历史。
1忻县东成立县议会。8月中旬,在基游队的掩护下,忻县(东)县议会在四区杨家峰小学校开幕。会议进行两天后,因怕暴露目标,连夜转移到令归村。翌日午后,会议正在进行之中,日伪军200多人,分别从董村、义井出动,进行合击。县基游队掩护全体代表迅速转移到村外青纱帐里。县委书记、基游队长马上研究了反击作战方案。这次战斗毙伤敌人数十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合击,县议会也在青纱帐里圆满结束。这次会议选出共产党员付玉山任县议会议长,民主人士史正中任副议长,徐则干(牛联壁)为县长。
忻县(东)县委组织群众反“清乡”。除夕之夜,中共忻县(东)县委得到城里内线送出的情报,了解到日伪军在春节将对东南山一代村庄进行“清乡”。于是,县委决定分散隐蔽,并通过各村民兵在大路口埋地雷帮助群众隐藏东西,进行反“清乡”斗争。第二天拂晓,日伪军包围了东、西张,大小南宋、北宋、双堡等村,敌人到处搜查,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清乡中三区青救会主任、区宣传委员李靖被敌人发现,他机智勇敢,和敌人进行搏斗,打伤敌人,夺取了一支“三八”式步枪,跳墙突围。由于寡不敌众,东、西张村的几名干部被捕,双堡村党支部书记郜裕也不幸被捕,后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二专署吕专员来忻县(东)视察工作。3月,吕东专员来忻县(东)视察工作,由县长牛联壁陪同。在县基游队(岩峰驻扎)掩护下,到四区边山(岩峰、康家庄、韩沟、东村、刘沟等地)一代村庄视察。是时,二分区河南区队一部正在四区一代活动。敌人闻讯后,部署兵力,数路合击。吕东专员一行与县城来犯之敌遭遇,不料陷入敌人合击圈内,县基游队奉命与河南区队某中队阻击敌人,以掩护区主力和吕专员、牛县长等突围的任务。这次战斗,虽然顺利完成了掩护区队主力和吕专员、牛县长等的突围任务,但忻县(东)基游队也损失甚重,伤亡和失踪的战士约50人。
忻县基游队击落敌机。5月,驻扎在忻县(东)杨家峰村的基游队,发现日军一架运输机飞来,县委和基游队领导马上选了几名好枪手,对空连续射击,敌机撞到山上,起火坠落下来,机上的3名驾驶员摔得粉身碎骨。对此事,县委写一篇报导,在《晋察冀日报》上刊登,并受到晋察冀二分区的通令嘉奖。
西张战斗。由于日本侵略军对中共抗日根据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断采取奔袭、夜袭、偷袭、突袭等手段,威胁抗日组织和根据地人民,妄图消灭八路军抗日丈夫和地方武装,并利用汉奸杀害抗日干部,许多干部群众英勇牺牲。6月上旬的一个晚上,忻县(东)县政府、公安局的干部和警卫队员共80人在西张村开展工作,500余名日伪军在汉奸李春牛的带领下,突然包围了西张村,企图摧毁抗日政府。发现敌情后,公安局长邢光甫立即组织大家向南突围。刚一出村,就遇到敌人的阻击,情况万分危急。邢光甫命令警卫队班长王芳一个班在后阻击敌人,其余两个班掩护县政府干部和公安局全体人员向西突围,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王芳指挥全班战士奋勇抗击敌人,坚持半个多小时后,其他人员全部突围,王芳等四人因弹尽而英勇牺牲。
忻县(东)忻县(西)军民进行“坚壁清野”。2月至5月间,日军对晋西北根据地施行“大扫荡”。在军事上,日军采取了“分进合击”、“篦梳战”等形式向根据地进行野蛮“扫荡”。在“扫荡”中,他们施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在敌我交错地区,则实行恶毒的“蚕食”政策,有点到面,扩大砌占领区。日伪先后在东张、杨家峰、双堡、令归、肖家山、蒲阁寨等村庄扎下了据点,致使根据地大大缩小了,忻县(西)抗日根据地只留下了阳坡、寺坪等7个村,约8000余人,县委县政府机关不得不搬到门限石、尧宽一代。忻县(东)的四个区亦先后遭到破坏。一、二区只有少数人坚持工作,县委县政府机关被迫转移到肖家山、白家山附近的山上打游击。面对日军的疯狂“扫荡”、“蚕食”,中共忻县(东)忻县(西)县委领导根据地“坚壁清野”进行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在家加强对反“扫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为了在战时实行联防作战,统一指挥,各级党组织组织了联防战斗网;为了准确掌握敌情,还建立了情报组织。除此,县委还特别重视对民兵的组织和训练,使民兵、游击队和正规部队相结合,开展游击战争,并运用地雷战、麻雀战、围困战、破袭战等多种武装形式,打击敌人,保卫自己。游击队和民兵经常神出鬼没地活动在铁路线和公路线上,打火车、打汽车、拆铁路、毁公路、攻车站、割电线、把破袭的重点放在敌人的铁路、公路交通线上和通讯联络上。
韩岩事件 。(1942年)农历9月23日凌晨,日本侵略军200多人再叛徒张守德、张胜光的带领下,突然包围了韩岩村。韩岩村是忻县(东)四区党组织建立比较早的一个村庄。这一年这个村的党员已经发展到26名。村党支部带领和组织全村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工作搞得很出色。叛徒张守德(原是忻县(东)四区区长对全区每个村德情况十分熟悉,在日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的时候,他经不起敌人的严刑拷打,充当了日本侵略者特别工作队副主任,干了不少坏事。
这一天,他带领日军扑向韩岩,目的是要破坏这里的党组织。他们一进村,封锁了大街小巷,挨门逐户往戏子场子里驱赶群众。天亮后,日军按照叛徒预先写好的黑名单,把30多名干部、党员一一叫到戏台上捆了起来示众,并大声喊着:以后谁要再通共产党、八路军,都是这个下场!后把这些人带回城里,这样全村26个党员所剩无几。韩岩村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同一日,四区被抓走400余人,
这些人后来打都被杀害,其余送去做苦工。四区党组织再叛徒张守德的出卖下,几乎全部垮掉。
杨家峰包围战。(1943年)夏收时,忻县(东)武装部干部黄庭彪带领三区民兵,以突然行动包围了杨家峰炮台,一部分民兵发起了佯攻,炮台里的敌人惊慌失措,乱作一团,一部分民兵乘机打开敌库,抢运走粮食两万余斤。
忻东大队数次击退阎军进犯。(1946年)3月,忻东大队设伏击圈,击退进犯韩岩之敌六十八师某部,击毙敌人20余人名。不久,忻东大队配合警备三团,在游邀击退了阎军三十四一个团和伪军保安十六团的进攻。
| Powered By Z-BlogPHP 1.7.3